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棉花糖文学 www.mhwx.net,最快更新弘一大师文集选要最新章节!

    光绪六年·庚辰·大师生(一八八〇年)

    是年九月二十日,大师生于天津河东地藏前。父筱楼先生年已六十有八,母王太夫人年廿余,属簉室。时师有长兄,长师近五十岁,已早殀折,次兄文熙,长师十二岁。师将生时,有鹊衔木降其室,父母以为异征。①

    ①姜丹书《弘一律师小传》:

    “上人生时,有异征,雀衔松枝降其室。上人自言,至年长时此松枝犹保存云。”又吕伯攸“记李叔同先生”:“还有一根细长的松树枝,先生也像宝贝似的珍重藏着,轻易不肯示人;据他说,这便是他当年呱呱坠地的时候,由一只喜鹊衔着飞进来,落在产妇的床前的。这喜鹊衔枝的故事,在一般人看来,当然是很有些因果的,可是,先生也不过当做一件纪念品罢了。”

    光绪十年·甲申·五岁

    从母诵名诗格言。据李芳远《弘一大师年谱原稿》是年八月五日,父筱楼先生卒,时年七十二。大师时方五岁。父故后,家情渐异。

    光绪十一年·乙酉·六岁

    光绪十二年·丙戌·七岁

    六七岁时,从兄受教,日课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等。又攻文选,琅琅成诵,人多异之。

    光绪十三年·丁亥·八岁

    光绪十四年·戊子·九岁

    时有王孝廉至普陀出家归津,师之大侄妇从之学诵“大悲咒”“往生咒”,师时从旁听,旋亦能成诵。又从乳母刘氏习诵《名贤集》,颇解其义。并从常云庄某先生受业,读《孝经》及《毛诗》。

    光绪十五年·己丑·十岁

    始读《四子书》《古文观止》。据李芳远《弘一大师年谱原稿》

    仍读《四子书》及《古文观止》诸书。据李芳远《弘一大师年谱原稿》。

    光绪十六年·庚寅·十一岁

    光绪十七年·辛卯·十二岁

    光绪十八年·壬辰·十三岁

    此两年间,略习训诂、尔雅、诗颂之类。喜习说文解字,开始临摹篆帖。据李芳远《弘一大师年谱原稿》。

    光绪十九年·癸巳·十四岁

    力摹篆字,尤喜“宣王猎碣”。据李芳远《弘一大师年谱原稿》。

    光绪二十年·甲午·十五岁

    是时师渐成年,于其兄之所为颇不谓然,遂愤世嫉俗,养成反抗思想。①喜畜猫,至东京留学时仍未改其个性。致力篆书如故。②读《史汉精华》并《左传》。

    ①胡宅梵《一师童年行述》:

    “至十余岁,尝见乃兄待人接物,其礼貌辄随人之贵贱而异,心殊不平,遂反其兄之道而行之,遇贫贱者敬之,富贵者轻之。性更喜畜猫,而不平之心,时亦更趋偏激,往往敬猫如敬人,见人或反不致敬,人有目师为疯颠者,师亦不为意。童年有此反抗革命之思想,亦可谓奇矣。……师闲居,必习练小楷,常摹刘世安所临文征明《心经》甚久,兼事吟咏。如‘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等句,皆为其幼年之作。”

    ②《致晦庐书》:

    “朽人剃染已来二十余年,于文艺不复措意。世典亦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况乎出家离俗之侣?朽人昔尝诫人云:‘应使文艺以人传,不可人以文艺传。’即此义也。承刊三印,古穆可喜,至用感谢。篆额二纸,率尔写奉。十四五岁时常学篆书,弱冠以后,兹事遂废。今老矣,随意信手挥写,不复有相可得,宁计其工拙耶?”

    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十七岁

    是年从天津名士赵幼梅学词,又从唐敬严学篆及刻石,所学皆骎骎日进。间并习八股,文理清秀,人咸奇之。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十八岁

    是年大师在俗与俞氏结婚。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九岁

    大师志学之年,即知爱国,谓老大中华,非变法无以图存。戊戌政变失败,师知北方事无可为,遂携眷奉母南下。至上海,加入城南文社,所为诗赋冠一时。当时曾自刻一印云:“南海康君是吾师。”其富新思想如此。后遂有传其为康梁同党者。

    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二十岁

    是年奉母移居城南草堂。时大师已文采斐然,于诗文词赋外,尤好书画。与袁希濂、蔡小香、张小楼、许幻园结金兰之谊。是时师慨国事蜩螗,偶游北里,以诗赠名妓雁影女史朱慧百。朱画荑为赠,并和其原作。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二十一岁(一九〇〇年)

    是年正月,作《二十自述诗》,自为叙。①又自叙《李庐印谱》。三月,与上海书画名家组织“上海书画公会”,于福州路杨柳楼台旧址。冬,出版《李庐诗钟》,又自为叙。是年长子准生。自作《老少年曲》一阕②。

    ①《二十自述诗》叙:

    “堕地苦晚,又撄尘劳。木替花荣,驹隙一瞬。俯仰之间,岁已弱冠。回思曩事,恍如昨晨。欣戚无端,抑郁谁语?爰托毫素,取志遗踪。旅邸寒灯,光仅如豆,成之一夕,不事雕劖。言属心声,迺多哀怨。江关庾信,花鸟杜陵,为溯前贤,益增惭恧!凡属知我,庶几谅予。庚子正月。”

    ②《老少年曲》:

    梧桐树,西风黄叶飘,夕日疏林杪,花事匆匆,零落凭谁吊。朱颜镜里凋,白发愁边绕。一霰光阴底是催人老,有千金也难买韶华好。下略————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二十二岁

    是年师入南洋公学肄业,为特班生,从蔡孑民先生受业。与谢忱(无量)、邵闻泰(力子)、项骧等为蔡元培得意门生。时与上海名妓李苹香过从颇密,苹香有诗书荑请正。是年寒食,书扇赠华伯铨。录其近作,五律一章,是扇今藏李晋章处。是年将北行填《南浦月》留别上海同人。①

    ①南浦月 将北行矣留别上海同人

    杨柳无情,丝丝化作愁千缕。惺忪如许,萦起心头绪。

    谁道销魂,尽是无凭据。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有人归去。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二十三岁

    是年各省补行庚子科乡试,师亦赴浙江应试,报罢后,仍回南洋公学,于课余之暇,并担任某报笔政。是年师与王海帆先生同往应试,后十余年师曾书扇赠王海帆,并自注记其因缘。①是年七月七夕过名妓谢秋云妆阁,有感赋诗以谢。②是年游小兰亭,作诗一绝。③

    ①孤山归寓成小诗书扇贻王海帆先生:

    文字联交谊,

    相逢有宿缘。(前年五月,南社同人雅集湖上始识先生)

    社盟称后学,(先生长余三十二岁)

    科第亦同年。(岁壬寅,余与先生同应浙江乡试,先生及第)

    抚碣伤禾黍,(今岁余侍先生游孤山,先生抚古墓碑,视皇清二字未磨灭,感喟久之。)

    怡情醉管弦。(孤山归来,顾曲于湖上歌台。)

    西湖风月好,

    不慕赤松仙。(近来余视见世为乐土,先生亦赞此说。)

    ②李叔同未出家时所写诗词手卷之三:

    七月七夕在谢秋云妆阁,有感诗以谢之:

    风风雨雨忆前尘,悔煞欢场色相因。

    十日黄花愁见影,一弯眉月懒窥人。

    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

    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③重游小兰亭,风景依稀,心绪殊恶,口占二十八字题壁,时九月望前一日也。

    一夜西风蓦地寒,吹将黄叶上栏干。

    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光绪三十年·甲辰·二十五岁

    庚子辛丑以后,国事日非,大师一腔热血,无处发泄,乃寄托于风情潇洒间,以诗酒声色自娱。曾填《金缕曲》赠歌郎金娃娃。①二月于歌筵赋一律以寄慨。②又作二绝句赠语心楼主人。③是年,次子端生。以诗书箑寄侄麟玺。④是年作滑稽传词四绝。⑤

    ①姜丹书《弘一律师小传》:

    其《赠歌郎金娃娃》金缕曲云:

    “秋老江南矣!忒匆匆,春余梦影,樽前眉底。陶写中年丝竹耳,走马胭脂队里。怎到眼都成余子?片玉昆山神朗朗,紫樱桃,慢把红情系。愁万斛,来收起。泥他粉墨登场地,领略那英雄气宇,秋娘情味。雏凤声清清几许,销尽填胸荡气,笑我亦布衣而已。奔走天涯无一事,问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

    ②二月望日歌筵赋此叠韵:

    莽莽风尘窿地遮,乱头粗服走天涯。

    樽前丝竹销魂曲,眼底欢嬉薄命花。

    浊世半生人渐老,中原一发日西斜。

    祇今多少兴亡感,不独隋堤有暮鸦!

    ③赠语心楼主人:

    天末斜阳淡不红,虾蟆陵下几秋风?

    将军已死圆圆老,都在书生倦眼中。

    道左朱门谁痛哭,庭前柯木已成围。

    祇今蕉萃江南日,不似当年金缕衣。

    ④李芳远“弘一大师年谱原稿”二十五岁条:

    “为其侄麟玺书箑诗”云:

    文采风流四座倾,眼中竖子遂成名!

    某山某水留奇迹,一草一花是爱根。

    休矣著书俟赤鸟,悄然挥扇避青蝇。

    众生何用旰宵哭,隐隐朝廷有笑声。

    ⑤“滑稽传题词”四绝:

    斗酒亦醉石亦醉,到心唯作平等观。

    此中消息有盈朒,春梦一觉秋风寒。淳于髡

    中原一士多奇姿,纵横宇合卑莎维。

    人言毕肖在须眉,茫茫心事畴谁知?优孟

    婴武伺人工趣语,杜鹃望帝凄春心。

    太平歌舞且抛却,来向神州忾陆沈。优旃

    南山豆苗肥复肥,北山猿鹤飞复飞。

    我欲蹈海乘风归,琼楼高处斜阳微。东方朔

    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二十六岁

    是年在沪填菩萨蛮二阕《忆杨翠喜》。①又为老妓高翠娥作一绝。②四月,母氏王太夫人逝世,大师以幸福时期已过,即东渡日本留学,入上野美术专门学校。临行填金缕曲一阕留别祖国。革命画师高剑父为师是时同学。③

    ①忆杨翠喜————菩萨蛮:

    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

    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小怕言愁,言愁不耐羞。

    晓风无力垂杨懒,情长忘却游丝短。酒醒月痕低,江南杜宇啼。

    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阴,朝朝香梦沉。

    ②为老妓高翠娥作:

    残山胜水可怜宵,慢把琴樽慰寂寥。

    顿老琵琶妥娘曲,红楼暮雨梦南朝。

    ③姜丹书《弘一律师小传》:

    “居无何,母故,上人脱无挂碍,乃得独行其志,东渡留学。曾填金缕曲一阕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此光绪三十一年事也。其词曰:

    ‘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漾情不断淞波溜。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二十七岁

    大师至东京后,除在上野美术学校专攻绘画外,又在音乐学校学洋琴,并从黑田清辉,音上郎二氏游。间访戏剧家藤泽浅二郎,得其指导,遂与曾延年等组织春柳剧社。初演《黑奴吁天录》,师扮爱美柳夫人,颇着声誉。旋再上演《茶花女遗事》于孟玛德小剧场,尤为成功。欧阳予倩《记春柳社的开场》,于其留学生活,略有记述,颇可想见大师当时趣味之一斑。又独力主编音乐小杂志,所作音乐小杂志叙,清词丽语,今犹流传。其演剧之天才,深为日本人士所叹赏。春柳剧社之成立,实开我国新剧之先河。是年自日返津,曾填《喝火令》寄怀故国。①又填《高阳台忆金娃娃》。②此外并留下醉时,春风,昨夜诗三首。③

    ①喝火令:

    故国鸣雕雕,垂杨有暮鸦,江山如画日西斜,新月撩人透入碧窗纱。

    陌上青青草,楼头艳艳花,洛阳儿女学琵琶。

    不管冬青一树属谁家,不管冬青树底影事一些些。

    喝火令哀国民之心死也。今年在津门作,李息。

    ②高阳台忆金娃娃:(南社丛选词录)

    十日沉愁,一声杜宇,相思啼上花梢。春隔天涯,剧怜别梦迢遥。前溪芳草经年绿,只风情,孤负良宵。最难抛,月上歌帘,声咽秦箫。而今未改双眉妩,说(手写诗词手卷作只字)江南春老,红了樱桃。忒煞迷离,匆匆已过花朝。游丝苦搢行人驻。奈东风冷到溪桥。镇无聊,记取离愁,吹彻琼箫。

    ③醉时

    醉时歌哭醒时迷,甚矣吾衰慨凤兮。

    帝子祠前芳草绿,天津桥上杜鹃啼。

    空梁落月窥华发,无主行人唱大隄。

    梦里家山渺何处,沉沉风雨暮天西。

    春风

    春风几日落红堆,明镜明朝白发摧。

    一颗头颅一杯酒,南山猿鹤北山莱。

    秋娘颜色娇欲语,小雅文章凄以哀。

    昨夜梦游王母国,夕阳如血染楼台。

    昨夜

    昨夜星辰人倚楼,中原咫尺山河浮。

    沉沉万缘寂不语,梨华一枝红小秋。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二十八岁

    是年仍居东京。感怀家国,作《初梦》《帘衣》诗以寄故国。初梦二首,最能表现其当时之心境,作风似受谭嗣同、康南海之影响。

    初梦

    鸡犬无声天地死,风景不殊山河非。

    妙莲华开大尺五,弥勒松高腰十围。

    恩仇恩仇若相忘,翠羽明珠绣裆。

    隔断红尘三万里,先生自号水仙王。

    帘衣

    帘衣一桁晚风轻,艳艳银灯到眼明。

    薄幸吴儿心木石,红衫娘子唤花名。

    秋于凉雨燕支瘦,春入离弦断续声。

    后日相思渺何许,芙蓉开老石家城。

    光绪三十四年·戊申·二十九岁

    宣统元年·己酉·三十岁

    仍在东京上野美术学校留学。

    宣统二年·庚戌·三十一岁(一九一〇年)

    是年学成返国,任“天津工业专门学校”教员。大暑,写范伯子诗赠杨白民。①

    ①书范伯子诗赠杨白民:

    “独念海之大,愿随天与行。

    宣统二年大暑写范伯子诗上白民先生哀公阳文印‘漱筒长寿’,阴文印‘臣本布衣’。”

    宣统三年·辛亥·三十二岁

    是年执教直隶模范工业学堂。家资数十万为票号所倒,几濒破产。书联赠杨白民。①

    ①书联赠杨白民: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宣统三年(‘成蹊’印)白民先生正哀公‘李哀’印。”

    民国元年·壬子·三十三岁

    是年春,自津至沪,任教城东女学。三月十三日,南社社友在沪愚园集会,师始参与,并为南社通讯录设计图案并题签。是时陈英士先生创办太平洋报社于上海,师被聘为该报文艺编辑,并主编太平洋报副刊之画报。曼殊著名小说断鸿零雁记,即师任编辑时刊登于太平洋画报者。曾以隶书笔意写英文莎士比亚墓志,与曼殊为叶楚伧所作《汾隄吊梦图》同时印入太平洋画报,称双绝。同时又与柳亚子等创办“文美会”,主编文美杂志,六月,以各体字戏写陶诗一首赠义兄许幻园。①秋间,太平洋报社以负债停闭。师遂赴杭,任教于浙江两级师范学校。与姜丹书、夏丏尊夜游西湖,作西湖夜游记。②是年民国肇造,师填《满江红》一阕志感。③

    ①戏写各体字赠义兄许幻园:

    “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虚中灭,何时见余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壬子六月戏写各体字奉

    幻园谱兄一笑息”。

    ②“西湖夜游记”:

    “壬子七月,余重来杭州,客师范学舍。残暑未歇,庭树肇秋,高楼当风,竟夕寂坐。越六日,偕姜夏二先生游西湖,于时晚晖落红,暮山披紫,游众星散,流萤出林。湖岸风来,轻裾致爽。乃入湖上某亭,命治茗具。又有菱芰,陈粲盈几。短童侍坐,狂言披襟,申眉高谈,乐说旧事,庄谐杂作,继以长啸,林鸟惊飞,残灯不华,起视明湖,莹然一碧;远峰苍苍,若现若隐,颇涉遐想。因忆旧游,曩岁来杭,故旧交集,文子耀斋,田子毅侯,时相过从,辄饮湖上。岁月如流,倏逾九稔。生者流离,逝者不作,坠欢莫拾,酒痕在衣。刘孝标云:‘魂魄一去,将同秋草’。吾生渺茫,可唏然感矣。漏下三箭,秉烛言归。星辰在天,万籁俱寂,野火暗暗,疑似青燐,垂杨沉沉,有如酣睡。归来篝灯,斗室无寐,秋声如雨,我劳如何?目瞑意倦,濡笔记之”。

    ③“满江红”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民国二年·癸丑·三十四岁

    是年“浙江两级师范学校”改组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仍任教其间。同事有姜丹书、夏丏尊、钱均夫、马叙伦等。高足有丰子恺、刘质平、李鸿梁、黄寄慈、金咨甫、吴梦非、李增庸、吕伯攸、傅彬然等。春间游湖后治印七方,并作书寄广州陆丹林。是年五月十四日,友人夏丏尊二十八年诞辰,师摹汉长寿钩钩铭,并加题记以祝。

    案:曹聚仁于1969年由香港致函《弘一大师传》作者陈慧剑先生,不承认渠为弘公入室弟子,故自原著中删去其名。

    民国三年·甲寅·三十五岁

    是年仍在杭任教;为夏丏尊题小梅花屋图。

    民国四年·乙卯·三十六岁

    是年仍任教浙江一师。并应江谦之聘,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功课,五月,在西湖参加南社临时雅集,与柳亚子、林秋叶等凭吊冯小青墓,为书同游诸子题名勒石于其墓侧。本年所作诗词颇多。①

    ①是年大师在杭所作诗词颇多,兹录于下:

    早秋

    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月水西楼。

    几许秋容娇欲流,隔着垂杨柳。

    远山明净眉尖瘦,闲云飘忽罗纹绉,

    天末凉风送早秋,秋花点点头。

    春游曲

    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妆束淡于画。

    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按此曲曾由师手写成歌谱,曰三部合唱,下署:息霜作歌,息霜作曲。或作于民国三年。)

    悲秋

    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

    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

    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暗催人老。

    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忆儿时

    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漂泊。

    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

    茅屋三椽,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

    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

    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民国五年·丙辰·三十七岁

    是年师在一师除授音乐外,兼教图画;并仍兼授南京高等师范功课间。秋将入山坐禅,为陈师曾题荷花小幅。①偶读日文杂志,谓断食为身心更新之修养方法,遂入虎跑大慈山试验断食,兼旬而返。手书“灵化”二字,加跋赠朱稣典。在断食期间,仍以写字为常课,所写有魏碑、篆文、隶书,笔力毫未减弱。并著有断食日记。是年日者谓师有大厄,因刻一印章,曰:“丙辰息翁归寂之年。”断食期间及前后所临各种碑字,皆注明月日所书,并作题记,今存夏丏尊处。是年大师欲御古琴。友人马一浮请其过访试之。

    ①题陈师曾画荷花小幅:

    一花一叶,孤芳致絜。昏波不染,成就慧业。

    民国六年·丁巳·三十八岁

    是年新岁,师以居士身居虎跑寺习静。马一浮介其友人彭逊之往居虎跑,就法轮长老修习禅观。正月初八日,彭君即于虎跑出家,师目击当时情形,颇为感动,即皈依虎跑退居老和尚了悟为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春假满后,仍在一师授课,但已茹素看经,并供佛像。时易名李婴。是年师与马一浮居士过从甚密,于佛教教义颇受马氏之启导。

    民国七年·戊午·三十九岁

    是年夏历七月十三日,披剃于杭州虎跑寺。即依皈依师了悟上人为剃度师,法名演音号弘一。行前以平生艺术作品书物等分赠诸友。剃度之翌日,夏丏尊访于虎跑,师写楞严一节赠之,以为纪念。九月至灵隐寺受戒,马一浮贻以《灵峰毗尼事义集要》,并《宝华传戒正范》,披览后因发心学戒。是月夏丏尊丧父,师具戒后以缘者所施之笔墨与纸为书《地藏本愿经》一节,以为回向。受戒后至嘉兴精严寺佛学会阅藏,首以笔墨接人。十一月应马一浮之招至杭州海潮寺打七。遂至玉泉寺度岁。岁暮,旧友杨白民访师于玉泉寺,师写训言二则贻之,并加题记。其出家前心境之转变,可于其所作歌曲中:落花,月,与晚钟见之。①

    ①曹聚仁《李叔同》:

    在我们熟习的歌曲中,落花、月、晚钟三歌正代表他心灵的三个境界。落花代表第一境界:

    纷,纷,纷,纷,纷,纷,……

    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寂,寂,寂,寂,寂,寂,……

    何春光长逝不归兮,永绝消息。

    忆春风之日暝,芳菲菲以争妍;

    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春残。

    览落红之辞枝兮,伤花事其阑珊;

    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俛念迟暮,

    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

    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哀;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这是他中年后对于生命无常的感触,那时期他是非常苦闷的,艺术虽是心灵寄托的深谷,而他还觉得没有着落似的。不久,他静悟到另一境界,那便是月所代表的境界:

    仰碧空明明,朗月悬大清;

    瞰下界扰扰,尘欲迷中道!

    唯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若仰望!

    唯愿灵光普万方,荡涤垢滓扬芬芳!

    虚渺无极,圣洁神秘,灵光常仰望!

    “他既作此超现实的想望,把心灵寄托于彼岸,顺理成章,必然地走到晚钟的境界:

    大地沉沉落日眠,平墟漠漠晚烟残;

    幽鸟不鸣暮色起,万籁俱寂丛林寒。

    浩荡飘风起天杪,摇曳钟声出尘表;

    绵绵灵响彻心弦,幽思凝冥杳。

    众生病苦谁持扶?尘网颠倒泥涂污。

    唯神愍恤敷大德,拯吾罪恶成正觉:

    誓心稽首永皈依,暝暝入定陈虔祈。

    倏忽光明烛太虚,云端仿佛天门破;

    庄严七宝迷氤氲,璃华翠羽垂缤纷。

    浩灵光兮朝圣真,拜手承神恩!

    仰天衢兮瞻慈云,忽现忽若隐。

    钟...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