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棉花糖文学 www.mhwx.net,最快更新玫瑰战争史 1377-1471最新章节!

的标志

    约克派与兰开斯特派的调停将在“大额款项”法庭签字画押,以确保两派遵守这次调停。[22]1458年3月25日,为庆祝太平盛世的到来,各大贵族领主与亨利六世一同游行前往圣保罗大教堂。虔诚的亨利六世身着威严长袍,骑行在游行队伍最前面,为自己成为英格兰王国的和平缔造者沾沾自喜。此时,过去势不两立的仇敌按照地位高低依次排队。亨利六世后面紧跟着的是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挽着约克公爵理查德的胳膊并肩前行。看着游行的人们“可爱的面容”,所有人喜不自胜。

    我们的国家沐浴着慈祥

    推倒距离与猜忌的城墙

    上帝会指引我们,统治我们

    向着智慧、富裕和快乐的方向

    因为爱是构筑团结的力量

    团结,向上,我们的领主都是这样。[23]

    这是伦敦圣保罗大教堂迎来的第二次和平,[24]也是近两年来和平或者说第一次圣奥尔本斯战役后相对和平的顶点。接下来,和平的缔造者亨利六世也能好好休息一阵子。

    1456年和1457年,在地方层面,英格兰王国虽然不能说绝对相安无事,但冲突远不及以往激烈。然而,确有一些极端事件发生。尽管亨利六世的巡访给不少地区带来安宁,但暴力冲突依然时有发生,王庭周边也未能幸免。达官贵人的侍从总跟地方官员冲突不断。职业军人如果为一己私利或者缺少强大政府的诚实指引,也会兴风作浪,作恶多端。十年来,英格兰王国软弱无能的统治让士兵们愈发横行霸道,他们如同意大利共和国军或欧洲三十年战争中的雇佣兵。[25]当然,英格兰的情况还没有如此糟糕。在英格兰的城市及乡村中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对混乱的局面起到抑制作用,贵族领主阶层的领袖也希望减少对平民的掠夺,这一点令人称道。然而,问题是有话语权的人太多,国王、各贵族领主及一些自治市的官员都要染指地区的管理。

    1456年10月,亨利六世与巡回法院还在考文垂。萨默塞特公爵亨利·博福特的手下与城市巡管发生争执。虽然这场纷争具体因何而起难以说清,但萨默塞特公爵亨利·博福特的手下难逃干系。他们在考文垂安宁的大街上为非作歹,甚至杀了两三个市民。[26]考文垂市内警钟敲响了,“整座城市起来反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市民们匆忙系上绗缝外衣从家中走出来,群情激愤,誓要给这些人还以颜色。市民们对这帮人横行霸道已经是忍无可忍。如果不是白金汉公爵汉弗莱·斯塔福德尽力圆场,那么萨默塞特公爵亨利·博福特及其手下一时将难以收场。见到这一情形,白金汉公爵汉弗莱·斯塔福德立即下令调解双方矛盾,并且竭力营造和谐相处的氛围。

    在英格兰西部,我们很难看到真正的和平。虽然约克公爵理查德在威尔士的拉德洛周围拥有不容小觑的实力,但塞文河河谷南部有一位亨利六世的坚定追随者,即贾斯珀·都铎的势力范围。贾斯珀·都铎是瓦卢瓦的凯瑟琳王太后第二段婚姻生下的儿子,也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的弟弟。后来,贾斯珀·都铎被封为彭布罗克伯爵。正如三十年后,亨利七世在米尔福德港发现的那样,贾斯珀·都铎的家族在塞文河河谷有很强的实力。此时,里奇蒙伯爵埃德蒙·都铎[27]与一位威尔士酋长[28]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武装冲突。[29]然而,这场武装冲突远远不像地方矛盾那么简单,甚至连兰开斯特派与约克派也卷入这场冲突。1457年5月1日,埃德蒙·都铎与威尔士酋长的冲突仍在继续。这起针对兰开斯特派叛乱的头领是威廉·赫伯特爵士,一位坚定的约克派成员。击败贾斯珀·都铎后,他获得彭布罗克伯爵的头衔。亨利六世与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来到达赫里福德后,安抚了反叛的彭布罗克伯爵威廉·赫伯特,终止了一场叛乱。

    然而,这类武装冲突不只发生在英格兰边远地区。“这种摩擦在肯特人眼中早已司空见惯。肯特人之间并不友善,任何事情都能闹出动静。”[30]亨利六世党人在肯特郡并不受欢迎,肯特郡的社会秩序一直存在隐忧。不过,当时,双方还算相安无事。然而,伦敦爆发了一场真正意义的冲突。这场冲突是由于经济原因而不是政治原因引起的。伦巴第人,即意大利商人在伦敦生意做得很大。他们来自商业大国威尼斯共和国和佛罗伦萨共和国。在那里,银行业与老字号商行均有悠久的历史传统。从现在的伦敦还有伦巴第街就可以想象当年伦巴第人生意的规模。但在15世纪,伦敦的意大利商人主要充当地中海沿岸国家的交易中间商。羊毛是他们的主要交易对象,当时英格兰对羊毛的需求量很大。在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中,威尼斯素有“华丽的东方收费大国”之称。1453年,尽管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占领君士坦丁堡,但绕道好望角的另一条航路还没有被发现。因此,意大利沿岸的城市垄断了地中海沿岸的葡萄酒,更多的是亚洲的丝绸及香料贸易,导致西欧各地在与意大利的贸易中无法摆脱负债累累的局面。随着意大利商业资本日益庞大,其影响力也随之增强。但中世纪的英格兰从来不欢迎外国商人。无论是早先致富的犹太商人,还是后来富有的意大利商人,都成为英格兰商人眼红的对象。因为尽管外来商人和英格兰商人的最终利益一致,并且伦敦的重要地位、巨额财富、长期稳定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外来商人的辛劳、资金与联络,但由于狭隘的个人私利,英格兰商人罔顾这一事实。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英格兰商人与外来商人矛盾四起,影响了两个相互依存团体的共同利益。

    因此,第一次圣奥尔本斯战役结束与布洛希思战役爆发前的和平时期,伦敦的意大利商人与英格兰本地商人曾发生过几起严重的摩擦事件。对从事衣料生意的伦敦商人和从事布料和羊毛生意的意大利商人之间爆发的冲突,一位英格兰编年史家将其称为“大规模攻讦”。权力本应是伦敦市市长与伦敦市议员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但此时,权力握在伦敦当地的商人手中,导致伦巴第人遭受不公平的对待,甚至一些伦巴第人被捕入狱。一些伦巴第人吓得离开伦敦移居南安普敦或温彻斯特以求自保。在那里,伦巴第人按一贯奢靡的做派斥巨资租借老式豪宅。当地房东为能将老式豪宅出租给伦巴第人,花了很多钱维修。在考文垂的英格兰议会上,亨利六世召见了英格兰绸缎商人代表威廉·坎特洛。在亨利六世的命令下,威廉·坎特洛被当堂逮捕并被达德利男爵约翰·萨顿囚禁在达德利城堡。由于英格兰议会随后的判决没有偏袒伦敦商人,伦巴第人讨得公道。伦巴第人原本打算从伦敦迁到温彻斯特,但此时,他们发现已经没有这个必要。因此,伦巴第人取消租赁温彻斯特老式豪宅的合同,害惨了为伦巴第人的到来装修老式豪宅的房东们。[31]

    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占领君士坦丁堡

    英格兰王庭回到伦敦后,一场对峙差点让玫瑰战争重新爆发。兰开斯特派与约克派的战火好不容易得以避免。1457年11月,亨利六世召开英格兰大议会。约克公爵理查德和索尔兹伯里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来到伦敦并住了下来。兰开斯特派的首领,即萨默塞特公爵亨利·博福特、诺森伯兰伯爵亨利·珀西父子也赶到伦敦。在圣殿门及威斯敏斯特宫之间,埃格蒙特勋爵找到住所。兰开斯特派贵族的随从们住满了圣贾尔斯教堂四周的房舍。据称,兰开斯特派贵族的随从们集结起来要打击约克公爵理查德及其支持者。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急忙从加来赶来帮助约克公爵理查德和自己的父亲索尔兹伯里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然而,伦敦市市民并不希望看到伦敦市市中心发生血腥厮杀。因此,伦敦市市长杰弗里·博林组织伦敦市市民组建了一支武装力量,坚决制止任何破坏和平的行为,确保不发生暴乱。因此,1459年9月,英格兰王国再次爆发内战,但地点在遥远而动荡的威尔士边境地区。[32]威尔士边境地区的人对伦敦井然有序的城市生活几乎闻所未闻。

    1455年,在圣奥尔本斯爆发的战争被称作英格兰王国第一次内战。1459年,在布洛希思,约克派与兰开斯特派的第二次冲突爆发。两场战役中间确实有一段比较和平的时期,这段时期也是亨利六世在位时英格兰王国状况最好的时期之一。尽管如此,如上所述,由于英格兰王国政府的管理不力,亨利六世倡导的和平氛围屡屡遭到破坏。此外,即使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作为总督镇守加来,也没能为英格兰的海域带来安宁。英格兰王国不再是英吉利海峡的霸主。英格兰王国与法兰西王国的百年战争期间,英军曾数次入侵法兰西。如今,法兰西王国的军队却反击突袭英格兰王国的肯特沿岸。这并非法兰西王国军队贸然出击。真正令人反感的是在这一期间,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的态度。她竟然里通卖国,与法兰西王国的入侵者暗中往来。

    1457年8月28日,桑威治遭到法兰西王国军队的突袭。此次突袭的领导者是诺曼底公国的治安总管皮埃尔·德·布雷泽和埃弗勒堡场的罗贝尔·德·弗洛凯。据称1457年8月25日,两个人以应王后安茹的玛格丽特的邀请为借口,集结其他诺曼底公国的领主,率领四千人,携带大量火炮离开阿夫勒尔。[33]他们沿着萨塞克斯和肯特郡的海岸航行。最终,在距桑威治六英里的地方,他们找到合适的登陆地点。1457年8月28日6时,皮埃尔·德·布雷泽与八百士兵成功登陆。随后,皮埃尔·德·布雷泽将八百名士兵分成三支队伍,并且亲自率军步行,尽可能与法兰西王国在海上的游弋战舰保持联系。起初,阻碍法兰西王国士兵前行的唯一阻碍是糟糕的路况。也许是软弱无能,也许是麻木不仁,英格兰政府仿佛尽其所能向法兰西王国军队的行军提供便利。不过,法兰西王国军队很快就遭到一些真正的抵抗。法兰西王国军队的行军道路为沟渠所阻。英格兰王国守军向这些沟渠内注满了水,还将渠内挖出泥土堆成堤坝。经过激战,法兰西王国军队占领堤坝,英军只能退守桑威治。法兰西王国军队趁势继续前行,并且行军队伍的首尾增加哨兵观察,一路保持警戒。法兰西王国军队抵达桑威治时,遭到当地居民安置在港口内的一艘大型商船及三艘战舰的猛烈炮击。但皮埃尔·德·布雷泽扬言,如果桑威治的居民继续炮击法兰西王国军队,那么他会派兵将这些舰船全部烧毁。这一威胁果然奏效,桑威治当地居民的舰船安静下来,不再阻挠法兰西王国军队前行。随后,皮埃尔·德·布雷泽向自己率领的军队下达严格命令,要求所有士兵不得抢劫教会财产,不得侮辱妇女,不得肆意烧杀。据记载,法兰西王国士兵严格遵守了命令。随着法兰西王国军队进入桑威治,法兰西战舰也驶入桑威治港。然而,进入桑威治简单,攻克桑威治就难了。法兰西王国军队在桑威治城内进行了数小时的激战。桑威治城中的居民奋力保卫城中的每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失守,他们就跑到另一条街道继续顽强抵抗。中世纪小镇的街道狭窄蜿蜒,房屋高大密集,这一特点十分有利于开展巷战防御。相比之下,现代城镇的广场巨大空旷,街道笔直宽阔。这一建筑风格是为防止在居民区内发生任何非常规战争。1457年8月28日17时前,法兰西士兵已经筋疲力尽,尽管很多士兵受伤,但似乎无人阵亡。与此同时,桑威治的守军多有负伤,少数身亡。英军的援兵正源源不断向桑威治赶来。毫无疑问,如果相信法兰西王国军队入侵英格兰,那么从英格兰的其他地方一定会有更多的人赶来参战。得知法兰西王国军队入侵的消息,英格兰的援兵一边行军一边表示一定要眼见为实。最终,大量英格兰援兵赶到桑威治,目睹了法兰西王国军队入侵英格兰的事实,并且与法兰西王国军队展开正面交锋。1457年8月28日17时,皮埃尔·德·布雷泽发现战斗僵持不下,并且他手下的士兵在恶劣的海况下横渡过来,身体多有不适,不在最佳战斗状态。因此,皮埃尔·德·布雷泽下令撤退。法兰西王国军队撤回海上的战舰内,伤亡并不严重,只有十二名士兵死守着桥上的三柱门与英军对峙。最终桥上木板断裂,其中九个人落入水中淹死。此外,还有几名法兰西士兵找到好酒,喝得酩酊大醉。所幸最终,他们成功逃到船上。因此,1457年8月28日晚,法兰西士兵乘船返回他们最初登陆英格兰的地点,这里距他们的海上补给船很近。1457年8月29日,法兰西王国军队整天都待在登陆点。岸边的英军不断向他们开炮,令法兰西王国军队十分苦恼。然而,在海上,法兰西王国军队没有遭到任何侵袭。1457年8月30日,法兰西王国军队带着在桑威治港俘获的三艘战舰乘船返回阿夫勒尔。到达阿夫勒尔后,法兰西王国军队将囚犯以赎金的形式拍卖,战利品合理分给首领和士兵。[34]这趟远征是按计划进行的,法兰西王国军队把握了时机。英格兰的居民虽然英勇无畏,但英格兰的海防形同虚设。这种入侵在英格兰历史上虽然并不鲜见,但只发生英格兰王国国力孱弱之时,如理查二世与亨利四世早期统治时期。

    1458年,大法官法庭裁定埃克塞特公爵亨利·霍兰获得一千英镑补偿,但他不再担任英格兰王国海军大臣。英格兰王国海军大臣由加来总督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接替。[35]更换领导后,英格兰王国海军的发展形势开始好转。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采取多种新措施,振兴英格兰王国的海军。在他眼中,加来一直受到法兰西王国的威胁,可以说更多来自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的威胁。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一直将加来看作自己的领土。加来本应是重要粮食产地,但一直没有发挥好这一功用,没能向英军提供大量军粮。对此,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采取大量措施填上这个漏洞,如呼吁坎特伯雷和桑威治的爱国人士供奉粮食。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率领八百士兵,突袭布洛奈加斯,并且用船劫走一批昂贵的科尼酒。[36]1458年5月28日,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接到报告,二十八艘西班牙王国的战舰进犯英格兰王国的海域。随即,他率领五艘大型“前桅船”,三艘帆船及四艘舰载艇在内共十二艘战舰离开加来港迎敌。西班牙王国的舰队有十六艘“前桅船”,但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的舰队只有五艘类似的军舰。1458年5月29日4时,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与西班牙王国的舰队交火。这场战役虽然不能说是英格兰王国海军持续时间最长,但可能是最艰难的一场战役。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手下的军官约翰·杰文汉姆率先跳上一艘重达三百吨的西班牙王国海军的军舰,并且俘获二十三名西班牙王国海军的士兵。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接下来,约翰·杰文汉姆反被西班牙王国海军的士兵擒获,成为对方的俘虏,并且被关押长达六个小时。最终,这场看起来远远不止四十分钟就能结束的战役以西班牙王国海军的战败告终。西班牙王国海军共有六艘舰船被英格兰王国海军俘获,二百四十名官兵阵亡,五百名官兵受伤[37]。英格兰王国海军共有八十名官兵阵亡,二百名官兵受伤。这场战役为英格兰王国海军控制英吉利海峡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这场战役让英格兰王国海军重新获得英吉利海峡的控制权,巩固了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在加来及英吉利海峡的统帅地位,对接下来几年约克派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这场战役结束后不久,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又袭击了一支来自吕贝克的商船队。面对悬挂英格兰旗的军舰,吕贝克的船队竟然拒绝接受稽查。沃里克伯爵理查德·内维尔一举捕获十七艘装满盐的吕贝克大小商船。[38]

    由于政局不稳,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的战争得以避免。当时,英格兰王国政府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没有明确的外交使者。1456年2月25日,约克公爵理查德结束第二次护国公的任期。但1456年7月,有人发现约克公爵理查德以英格兰王国政府的名义向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发送了一封信,似乎在向对方下最后通牒。此前,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拒绝延长1453年的停战协议。显然,约克公爵理查德虽然不在政府任职,但他发出的声音依然代表英格兰王国官方。约克公爵理查德发出的声音铿锵有力,严正声明任何人不得破坏英格兰边境地区的和平。1456年8月,约克公爵理查德向詹姆斯二世寄去另一封信。在这封信中,约克公爵理查德指出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公然无视自己寄出的前一封信,进攻英格兰王国北部地区。对此,约克公爵理查德将以亨利六世的名义对苏格兰王国宣战。这是恰当的处理方式,面对对方的挑衅,永远不要只是口头警告。一旦口头警告无效,就要拿出实际行动。但在紧要关头,英格兰政府突然改变政策,立即紧急向詹姆斯二世寄出另一封信,声称要收回上一封对苏格兰王国威胁的信,并且称向苏格兰王国宣战并没有得到亨利六世的授权。这件事真假暂且不论,但充分说明英格兰政府内部组织涣散,还证明英格兰政府对这次外交事件的处理失当。[39]

    注解:

    [1]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285篇。————原注

    [2]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288篇。————原注

    [3]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3卷,第38页注释1。————原注

    [4] 约翰·维特哈姆斯蒂德:《圣奥尔本斯修道院记事簿》,第1章,第178到第181页。————原注

    [5]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70页。————原注

    [6]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299篇。————原注

    [7]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303篇及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简介第166到第167页。————原注

    [8]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322篇。————原注

    [9]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322篇。————原注

    [10] 约翰·维特哈姆斯蒂德:《圣奥尔本斯修道院记事簿》,第1卷,第251页。————原注

    [11]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前言,第168页。————原注

    [12]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331篇。————原注

    [13] 苏格兰玛丽女王也曾囚禁在塔特伯里城堡。————原注

    [14]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334篇。————原注

    [15] 威廉·斯塔布斯:《英格兰宪政史》,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第3卷,第70页;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345篇。————原注

    [16] 《格雷戈里》:第203页。————原注

    [17] 《格雷戈里》:第118页。————原注

    [18] 约翰·维特哈姆斯蒂:第1卷,第281页到第289页。————原注

    [19] 约翰·维特哈姆斯蒂:第1卷,第196页。————原注

    [20]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364篇。————原注

    [21]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366篇。————原注

    [22] 约翰·维特哈姆斯蒂德:《圣奥尔本斯修道院记事簿》,第1卷,第296页。————原注

    [23] 《政治诗》,第2卷,第254页。————原注

    [24] 第一次是1452年,约克公爵理查德试图展示自己的武装力量而遭到失败,并且与亨利六世言和。————原注

    [25]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348篇。————原注

    [26] 据《帕斯顿信札》记载,萨默塞特公爵亨利·博福特的手下大约杀死两三人。————原注

    [27] 里奇蒙伯爵埃德蒙·都铎是贾斯珀·都铎的兄长。————原注

    [28] 据记载,这位威尔士酋长名为格里菲斯·苏。————原注

    [29]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1456年6月,第334篇。————原注

    [30]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1456年6月,第334篇。————原注

    [31] 格雷戈里:《编年史》,第199页,“造成房东们巨大的损失”。————原注

    [32]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71页。————原注

    [33] 详见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1卷引言第175页。————原注

    [34]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385页到第388页;《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70页、第71页、第153页。————原注

    [35]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366条。————原注

    [36] 勃艮第的让·德·沃林:《大不列颠编年史》,第390页。————原注

    [37] 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369页。————原注

    [38] 《三部15世纪编年史》,第71页。————原注

    [39] 详见詹姆斯·盖尔德纳:《帕斯顿信札》,第1卷引言,第170页。————原注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