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棉花糖文学 www.mhwx.net,最快更新东城老父传最新章节!

    老头儿姓贾名昌,长安宣阳里人。他是开元元年癸丑年生人,到元和庚寅年,已经九十八岁了。可耳目都不衰老,言语安详条理,记忆力也不减退,说起从前太平时期的事来,非常明白而动听。他父亲叫贾忠,身高九尺,力气能拉着牛倒走,由一名武吏选为宫中卫士。中宗景龙四年,贾忠手执武器跟随玄宗冲进大明宫,诛杀了韦后,拥立睿宗接受群臣的朝见,因而成为景云年间的功臣,被选入一长刀队,做了皇帝的贴身侍卫。皇帝下令,叫他把家眷搬到东云龙门居住。贾昌长到七岁,手脚灵活,能盘着柱子爬上屋梁,善于谈吐应对,并解鸟语。玄宗还在王府的时候,就很喜欢民间清明节斗鸡的戏耍。等到做了皇帝,便在东西两宫中间建了鸡坊,搜索长安市上的雄鸡————金毛、铁爪、高冠、翘尾等名贵品种上千只,养在鸡坊里。又在宫廷禁卫军中挑选了五百名青年士兵,叫他们负责驯练、教习和喂养。由于皇上爱好,民间风气也就更厉害了。各王子、国戚、公主、公侯家都买鸡,不惜倾家荡产,以偿付鸡钱。京城里的居民都以玩鸡为业,贫穷的买不起真的便玩假鸡。有一次,玄宗皇帝出宫游玩,见贾昌在云龙门路旁玩木鸡,便把他召入宫中,在鸡坊做小伙计,吃穿由右龙武军供给。那时贾昌不过是三尺高的儿童,但他一跑进鸡群,却像逗弄小孩一般,哪一只强壮,哪一只力弱,哪一只勇敢,哪一只怯懦,什么时候饮水喂食,什么样子是患了疾病,他都能知道。他随手举起两只鸡来,鸡都害怕而驯服,像人一样地听他指挥。护鸡坊的太监王承恩把这情况报告给玄宗,把他召入殿廷测试,结果使玄宗非常满意。当天就做了鸡坊五百名养鸡健儿的头领。加上他的性情忠厚谨慎,皇帝非常喜欢他,几乎天天有黄金、绸缎等赏赐送到他家里。开元十三年,贾昌用笼子装了300只鸡,跟随玄宗去封祭东岳。他父亲贾忠死于泰山,他得到皇帝特许,以孝子的礼节送父尸归葬于长安近郊。县官替他备办好棺材和丧车,在经过洛阳的路上,都由驿站传递接送。开元十四年三月,贾昌穿着斗鸡服装,到骊山温泉宫朝见玄宗,当时天下号称“神鸡童”。当时的人为他编了一首顺口溜道:“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鸡取胜负,身穿罗衫跟随皇帝的辇舆。父亲死在长安千里以外,官差护道送丧车。”昭成窦皇后在相王府的时候,于八月初五生下玄宗皇帝。皇朝中兴之后,把这天定为“千秋节”。赏赐全国百姓牛酒玩乐三天,称之为“酺”,成了常规。每逢大酺之日,就要在宫中举行欢会有的年份也在洛阳举行大酺典礼。皇帝元旦朝会群臣和清明节,大都在骊山行宫。每逢这些节日,各种民间杂耍玩意都进行表演,后宫的妃嫔都随着皇帝一起游玩观赏。贾昌头戴雕翠金花的帽子,身穿绣花绸缎衫裤,手执大铃和驯鞭,导引群鸡有顺序地排列于广场。只见他左顾右盼,指挥自如,鸡群竖毛振翅,磨嘴擦爪,抑制着怒气以等待决胜。展开搏斗,一进一退都有节制要求,随着贾昌手中鞭子所指,忽高忽低,不失法度。到决出胜负的时候,便令其停止搏斗,强者在前,弱者在后,整整齐齐地一队跟着贾昌回到鸡坊。这时候,许多摔跤的,抛剑的,爬高竿的,踢球走索的,舞跃于竿顶的,一个个泄气沮丧,徘徊于圈外,不敢进入场子。相传古代有教习猿猴、驯服蛟龙的高手,贾昌大概就属于这类人吧!到开元二十三年,玄宗亲自给他娶了梨园弟子潘大同的女儿,新郎佩戴的美玉,新娘所穿的绣袄,都出自皇家府库。贾昌后来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至信,一个叫至德。天宝年间,妻潘氏因能歌善舞得到杨贵妃的欢心。夫妇二人受宠四十年,玄宗和杨妃对他们的恩宠始终不变,这岂不是他们精于技艺,小心谨慎的缘故吗?

    皇上生于乙酉鸡年,他却使人穿着朝服斗鸡,正是太平年间将出现祸乱的先兆,可是玄宗当时心里并不觉悟。天宝十四载,胡人安禄山叛乱攻陷洛阳,潼关也守不住。皇帝车驾迁往成都。贾昌追赶前去护驾,夜出长安便门,不料马踏进坑陷,摔伤了脚,不能前进,只好拄着拐杖躲进终南山。每逢到往年进鸡的日子,就朝西南大哭。安禄山往年进京朝见时,曾在长安横门外见过贾昌。到攻下二京以后,他就出千金的价格在长安、洛阳市上搜求贾昌。贾昌改换了姓名,寄身于寺庙里,每天扫地撞钟,为佛门效力。及至玄宗作为太上皇返归长安兴庆宫,肃宗在别殿受命即位,贾昌才回到旧处。他的住处被乱兵劫掠,家中没留下什么东西。身穿布衣,面容憔悴,从此再也进不得皇宫里去了。第二天,他出长安南门,路上,在招国寺里碰见老婆和孩子,他们满脸饥色,面容灰暗。儿子背着柴草,妻子披着旧棉袄。贾昌一家抱在一起痛哭,已无家可归,就在路上和妻儿诀别。从此,贾昌就栖隐在长安寺庙里,向高僧学习佛家的道理。大历元年,贾昌投靠资圣寺一个有德行的运平和尚,住在长安东市海池边,立了一个刻有《陀罗尼经》的石幢。这时候,贾昌已能写出自己的姓名,看佛经也能明了其中深奥的道理,并且能用善心去感化一般的世俗人。他建造了僧房佛殿,种植花草树木,白天为树木堆土拥根,打水灌溉竹子,夜晚就在禅房打坐。建中三年,运平和尚寿终,贾昌行完大礼,在长安东门外镇国寺东边为他建了一座舍利塔,亲手栽植松柏一百株,又搭了一间小房,就住在塔下,早晚烧香打扫,侍奉师傅像生前一样。那时顺宗皇帝还在东宫,施舍三十万钱,为贾昌建造了供有运平大师影像的纪念堂和斋舍,另外又在四周盖了房子,租给无家可归的游民居住,让贾昌收取租金。贾昌每天吃一杯子粥,饮汤水一升,睡一张草席,穿一件棉衣;超出这以外的收入,都用在佛事上。他的妻子潘氏,后来也不知所往。贞元年间,大儿子至信在并州军中当兵,跟随大司徒马燧进京朝见皇帝,到长寿里探望父亲贾昌,贾昌就仿佛自己没有儿子一样,绝情不认他,打发走了。小儿子至德回来后在洛阳贩卖绸缎,经常来于长安,每年都送金钱绸缎给贾昌,他都拒绝不收。于是两个儿子都走了。从此不再来看他了。

    元和年间,颍川人陈鸿祖带着友人出长安春明门,看见一片松柏和竹林长得很茂盛,焚香的烟气在路上都闻得到,他们便下马到塔下拜见贾昌。听他说话入了神,竟忘记了天晚。贾昌留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