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棉花糖文学 www.mhwx.net,最快更新清代八股文最新章节!

    友人寄来了三本《读书》杂志,拜读之后,发现其中两本刊载的三篇文章中,都与八股文有关,而且其中两篇,在题目中就有“八股文”三个字,有的文章开头说:“最近研究八股文的大作很多。”又有的文章说:“八股文好不好,近年来有人重提这个问题。”看了这些文章后,不由地使我大吃一惊,想道冷门货怎么会一下热起来了呢?原来无人问津,现在忽然又议论纷纷,可惜我一向孤陋寡闻,不知除《读书》杂志所刊载者外,还有那些谈到八股文的文章。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要关己,自然不免要多注意一些。这也是人之常情。早在十一二年前,我曾写过一篇《八股文三问》——请注意,这不是以老王麻子自居,要申请专利权——当时人们对此还不感兴趣,我的这“三问”又长,没有杂志能发表,我编入杂著集《水流云在杂稿》中,虽然拖了几年,但今年已出版,在此不必多说。但是我带着历史认识的疑问,对此仍感兴趣,因为在“三问”中有些疑团尚未解决,还未得到较为科学的理解。三年前,人民大学出版社来信让我写本有关清史的小书,题目让我自己选,匆促之际,我便回信说写本《清代八股文》,直到今年春节前才交稿,在后面《历史作用试析》一篇,自认为对其作了一些较为科学的历史认识。不过只是作了正面的历史作用的评价。原来感到其反面的坏作用,历史上及社会上说的很多,早已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尽人皆知的了。似乎用不着我再说。但这样一来,我的分析就变为一头沉,只有正面的、而没有反面的,不但论述不全面,进而似乎是为十恶不赦的八股文唱赞歌了。自然不能为人所接受。八月间,应台北中研院文哲所之邀,前去访问,将书中最后两章“历史作用”及《八股文与清代小说》作了发言,讨论会上,戴琏璋、刘述先二位教授,均建议在分析其正面的历史作用后,再分析一下其历史上的负作用、或叫反作用,才更全面,自不敢说我有从善如流的美德,但我仔细一想,的确应该再用现在的较为科学的观点,把它在历史上的负作用,也就是弊端、坏处清楚地认识一下。

    历史上骂八股文的语言、事例原是很多的,但情况不同,比方说好多书中都记载明代亡时,有人用红纸大书“奉送大明江山一座”,下写“八股朋友同具”,(亦有记为“谨具大明江山一座,祟桢夫妇两口,奉申贽敬,晚生文八股顿首”)这些显然是愤激之语,如果明亡原因归在八股文上,那清朝进关,顺治二年又用八股文考试,一下子开创了二百多年的安定政治局面,又该如何解释呢?显然不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顾炎武《日知录》中对八股文有简明详尽的说明,但他也说八股之害,甚于焚书,把八股文对文化的破坏和秦始皇焚书并举,说的这么严重,这话很值得我们思考。作为历史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即八股文的读书范围:第一是《四书》及朱熹注解,过去有一部《四书备旨》,是学八股的第一读物,其他五经、唐宋八大家古文、唐诗、时文、试帖诗等。读书人最大的诱惑是科举得中,功名利禄,为此必需读以上这些书。其他书在科举得中之前,自然无暇去读,而得中之后,大多数人热衷于作官,自然更不会去读书。只有少数人功名得中的早,而又对读书感兴趣,成为各方面的学者。或者极少数未得中功名,落魄书生,而偏是读书种子,读了不少书,有了很大学问,如写小说的蒲松龄、曹雪芹等人。从这个角度看,顾炎武所说的八股之害,甚于焚书的说法是可以理解的。自然这也是相对的,一方面是大量学子,为了应付科举考试,囿于八股文所限范围,只读《四书》、五经、高头讲章,不读其他书,因此其他好书虽多,却不能让广大学子去读,这等于不焚之焚,不但焚书恶名,却收焚书效果。自汉代董仲舒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到八股文时代的几百年中,恐怕是读《四书》五经最专一的时代了。二是只有极少数人读其他方面书,不过在“八股文”的基础上,转而读其他书,效果也很好,清代众多学者、学术成就便是明证。这是一个很突出的矛盾。在理解顾炎武的话时,也必须注意到。再有八股出身的人,一般都知道尊重读书多的人。这类故事很多,在此不多引。因而从顾炎武这样大学者看来,八股之害,甚于焚书自是客观事实。因为他读的书太多了,而且注意实学,不仅限于《四书》、五经这点专为作八股文而读的书。但从历史理解、及从他以后清代的学术发展来说,他的说法,也还是相对的,但读书少总是其历史负作用之一。

    在此之后,批判八股文,最重要的是乾隆三年兵部侍郎舒赫德所上请废除八股文奏疏中的话:

    “时文托空言,不适于用,墨卷房行,辗转抄袭,肤词诡说,蔓衍支离,苟可以取科第而止。”

    舒赫德的奏折交礼部议后,虽经当国者军机大臣鄂尔泰反对,没有废除八股文,但对舒赫德所论,不得不承认正确。其覆奏疏中说:“科举之法不同,自明至今,皆出于时艺。科举之弊,诗、赋尚浮华,而全无实用,明经徒事记诵,而文艺不通……时艺之弊,今该侍郎所陈奏是也。圣人不能使立法之无弊,在因时而补之……”从原奏及覆奏中,都可以肯定一点,就是八股文全是空话,无补实用。这一点影响很坏,一直影响到后来的所谓“洋八股”、“党八股”等等。

    八股的空话与后来八股式的空话,在形式上可能差异很大,而在其空洞无物上是一脉相承的。有的一时认为很好的文章,而仔细一看,仍是空洞无物的废话。文廷式《闻尘偶记》记山西“妻子好合”一节题,解元文起比:“世有不爱父母之人,断无不爱妻子之人”、对句为“世有无兄弟之人,断无无父母之人”。这可作为空话、废话很好的例子。(不过文此则偶记未记解元姓名,亦未记那一科。翻捡《清秘述闻》续集、再续集,同、光各科山西乡试均无是题,或非乡试闱墨。)总之空话连篇是其历史负作用之二。

    第三是浪费青年学子精神,甚至到中年老年。江国霖《制义丛话》序中说:

    “制义指事类策,谈理似论,取材如赋之博,持律如诗之严。”

    这是概括地说八股文之难作,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各种文体中,从先秦散文、诗、骚直至唐宋古文、骈文、诗、词、曲,从形...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