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棉花糖文学 www.mhwx.net,最快更新金刚经注疏最新章节!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断行障已。次断情疑。疑曰。若今时菩萨是无。昔日亦应是无。若昔日菩萨是有。今日亦应是有。昔若无者。释迦菩萨不应依然灯以得道。昔若有者。今时发心何得独云无邪。佛欲断此疑。故为斯问也。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玄悟圣旨。故答以无得也。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先述如是。美其言也。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次举得记。成其义也。夫授之为体。示果也。记之为义。定时也。然灯正觉既遥授以当来。则释迦菩萨岂即成于昔日。故论曰。以后时授记。然灯行非上。以后时授记。授记后时方得也。然灯行非上。昔行不得菩提也。解者或云三时授记。何其谬欤也。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疑曰。前举然灯明菩提不可取。今举然灯明菩萨不可得。若尔。本以菩萨得菩提。故曰如来。若无菩萨得菩提。则一向将无如来邪。今明诸法之如。以不异为义。如来之如亦尔。未证之前曰法如。已证之后曰如来。名虽二矣。体犹一焉。诸法之如目法。如来之如目人。法如既实有。则人如不无也。人如不无矣。则如来实有也。

    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疑曰。前无菩萨故。可使菩萨不得菩提。今有如来故。则如来自证菩提邪。佛欲断此执。故标而出之也。

    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夫前执菩萨得菩提。彼为不实。今谓如来得菩提。此亦为虚。故言实无有法佛得菩提也。前无菩萨故。言有得者应非实。今有如来故。言有得者应非虚。夫菩提者。以真如为其体。真如者。妙有妙无。非因非果。出心虑之表。绝言像之外。难以觉观求。难以身心得。而彼谓如来。得之于色心。求之以觉观。此其非妄。谁其妄乎。故维摩经曰。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明如来无所得。或谓如来一向不得菩提。为断此谤。故言如来所得菩提也。

    于是中无实无虚。

    疑曰。前言有得者非实。今言有得者非虚。何谓也。今断此疑。由有相之中无可得。说有得者无实。由无相之中有可得。说有得者无虚。无实。即遣有相之中有谤。无虚。即遣无相之中无谤也。

    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夫统诸法者真如。证真如者诸佛。佛既证其本。亦所以统其末也。由此言之。一切法皆是佛法。此更举其所得示无虚也。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真如者。诸法之通体。然其诸法有顺真者。有违真者。顺真者真所持。违真者真所离。真所持者真处有。真所离者真处无。真处有者是名一切法。亦名佛法。真处无者。是名一切法而非佛法也。言即非一切法。就离相以为言。是名一切法。约即真而成义。此更举其不得示无实。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此更寄喻以示体也。譬如人身。指法身也。隐则称如来藏。显则名法身。出二障之表。故言长。周万像之内。故称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既悟圣旨。更对妄以明真也。何则。身有二种。一聚身。二依身。聚身以五阴为体。依身以真如为性。五阴则分而有限。真如则圆而无际。分有限者开彼我而为二。圆无际者泯自他而为一。彼我既开称曰彼我。自他若泯非复自他。言则非大身。则非自他之聚身。是名大身。即真如之依体也。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

    疑曰。证菩提者是自行。度众生者是化他。昔无菩萨者是无自行矣。今无菩萨者。谁复化他耶。佛欲断此执。故标而出之。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我无故无能度。众生无故无所度。寿者无故无恒度。此三若寂。即是人空。人既空矣。何有菩萨于其间而欲强度众生哉。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疑曰。证菩提者但自行。度众生者但化他。能自他兼利者。其唯清净佛土耳。若无菩萨者。谁复庄严佛土。欲自他两利乎。佛欲断此执。故标而出之。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上言庄严。显所严之土可不取。今言庄严。显能严之人不可得。所严可不取。即法空也。能严不可得。即人空也。人法俱空者。何有菩萨于其间而欲庄严佛土乎。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执有我者。既非菩萨。通达无我者理。真菩萨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前约菩萨断疑。下约如来断疑。疑曰。前说菩萨不见我为能度。众生为所度。不见佛土为所净。我为能净。若尔。则如来不见诸法耶。为断此疑。故兴五问。明佛有能见之真眼。但了所睹之非实。夫肉眼以人中净根为体。缘障内色为境。天眼以天中净根为体。缘障外色为境。慧眼以如理智为体。缘真谛为境。法眼以如量智为体。缘俗谛为境。佛眼以无功用智为体。缘一切法为境。佛在人中生。故有肉眼。常在三昧。故有天眼。得不可思议空智。故有慧眼。随机说法。故有法眼。以一念相应慧知一切法。故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已出见体。次显见用。夫心者。语其性则六七八九之流。言相应则染净定散之类。条绪繁旷。故以若干总之也。夫色为照心之门。言知心者色亦见也。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前明见而周尽。今明尽而无倒。夫住四念处者。顺缘而心实。住五欲尘者。翻境而心虚。实则得其心名。虚则失其心义。诸心非心。显离四念之境。明非实心也。是名为心。结住五欲之尘。明是倒心也。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

    前就境以显倒。此即性以明虚。何者。过去心已灭故不可得。未来心未起故不可得。现在心不住故不可得。无得为得。此其虚妄也。诸心虽妄。佛则体妄而知之。故能知之心非倒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前约智断疑。今约福断疑。疑曰。若前心是倒。此心修福为倒非倒。如其是倒。不应名善。如其非倒。何以依倒而生。佛欲断此疑。明得福少者是倒。得福多者非倒。故为斯问也。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深悟玄旨。故答以甚多也。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夫舍宝不殊。运心有异。若舍心离实念。则为生死之因。故是倒。若舍心住乎实智。则为佛慧之本。故非倒。为佛慧本。则毕竟无竭。为生死因。则终归有尽。佛欲显此义。故曰。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多。此明有实则有漏。有漏则有尽。有尽则为少。以福德无故如来则说多。此明无实则无漏。无漏则无尽。无尽则为多。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前约应身断疑。今约化身断疑。福智是应身。相好是化身。疑曰。前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真如非色。相好是色。如来是色也。不应真如为名。如来非色也。不应有相有好。佛欲断此疑。故为斯问。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

    须菩提悟化真之有异。故答以不应也。

    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晓不应意。夫真身体也。化身用也。色即非色。推化以入真。是名色身。从真以流化。体用相依未曾相离。不可见化即谤真体。不得闻真便疑化用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前明八十种好。此明三十二相。疑意不殊。断何容异。夫法身在出世。犹空中之月。色身在世间。若水中之像。水中之像无体而可见。推其本体即空中之月。世间之色无实而可睹。寻其本实即出世法身。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

    前约化体断疑。今约化用断疑。相好是化体。说法是化用。疑曰。如来有色可应有说。如来无色。其谁说乎。佛欲断此执。明说法不离法界。即如色身不离法身。故言勿谓我有所说也。

    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所说是无。故而谓有。此其不解也。心执而口言。此其谤佛也。

    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晓谤意也。说无可说。推俗以入真。是名说法。从体以起用。所谓从最清净法界。乃至流乎化身。化身流出此经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前约化身断疑。今约法身断疑。疑色声是化身。菩提是法身。疑曰。证果下者有上。证果上者无上。前说实无有法得菩提。无上之名因何立耶。须菩提欲断此疑。故为斯问。

    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夫诸法本寂。则烦恼性空。烦恼既空。有何可断。空即是灭。何须别证。此灭即是无上菩提也。故经曰。一切众生即寂灭相。不复更灭。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既其无得而名无上者。由体平等也。体即法界。无量众生成佛。此亦不增。无量劫中不成佛。此亦不减。不增故不高。不减故不下。既无高下矣。更有何法逾其表而不名无上乎。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复由净平等也。无我无人即清净义。因时自性清净。果时无垢清净。斯净无等亦无上之称谓也。

    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由道无等也。道即一切善法。

    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善是离恶之名。法是能持之义。无流之善有二功能。一是离障。二是持真。说非善法。就离障而为功。是名善法。约持真而成义。由此言之。余无等也。因既无等。而果有上者。未之有也。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