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棉花糖文学 www.mhwx.net,最快更新欧洲至暗时刻(1878—1923)最新章节!

    欧洲体系 1870年至1914年,德国一直是欧洲主要强国。在欧洲文化界,法国依然引领风骚。毋庸置疑,法国依然是欧洲强国,只不过实力有所下降。然而,“欧洲体系”平衡发展不仅依靠德国和法国,还要依靠其他具有影响力的国家,其中既有大国————俄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也有紧随其后的重要国家————瑞典、西班牙和土耳其,以及依靠道德影响力而非军事影响力的小国————丹麦、瑞士、荷兰、比利时、挪威、希腊和巴尔干诸国。无论国家大小、力量强弱,每个国家都为欧洲贡献一份力量。

    奥匈帝国徽章

    俄国 俄国名列强国,实则外强中干。1812年,战无不胜的拿破仑·波拿巴远征俄国,最后遭受致命打击。俄国因此威名远扬。然而,1855年,英、法、撒丁联军占领塞瓦斯托波尔,粉碎了俄国战无不胜的神话。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俄国在欧洲政坛上变得悄无声息。当时,俄国首相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曾说:俄国不是远离舞台,而是养精蓄锐去了。1877年,俄国打着保护奥斯曼帝国基督徒的旗号,发动了第十次俄土战争。不过,俄国的战果寥寥无几。1878年,在柏林会议上,列强勉强通过了俄国主张条款,但对条款大打折扣。1878年后,俄国再次进入休养生息阶段。

    拿破仑·波拿巴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科夫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下诏废除农奴制。一直替贵族耕种土地的农奴摇身一变,成为拥有部分土地所有权的农民。保留剩余土地的贵族要给耕种土地的农民支付工资。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遇刺身亡。遇刺当天,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政府改革法令。亚历山大二世之子亚历山大三世继位后,当即取消了政府改革法令。俄国回到专制、独裁与官僚政治的老路。1894年,亚历山大三世驾崩,其长子尼古拉继承皇位,史称“尼古拉二世”。

    1878年的柏林会议

    农奴阅读解放农奴宣言

    亚历山大三世

    海牙和会 尼古拉二世是最受人爱戴的沙皇之一。在位期间,他一直殚精竭虑地为欧洲与俄国利益运筹帷幄。1898年,尼古拉二世提议召开国际会议,希望各国在减少军备问题上达成共识。在致各国政府的公函中,俄国政府指出,各国海陆军备开支不断攀升,几乎超出了国家承受能力。事实也的确如此。最终,尼古拉二世促成了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与1907年第二次海牙和平会议的成功召开。两次和平会议制订了比较人性的战争规则。尤其在对待战俘与平民方面,这些战争规则彰显了人道主义精神。

    俄国扩张 19世纪后半叶,俄国的重大举措是向太平洋扩张。英国探险家弗朗西斯·德雷克与沃尔特·雷利开拓新世界时,俄国人一直殖民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19世纪,俄国人通过中亚另辟蹊径。1868年、1873年和1884年,俄国先后占领了塔什干、希瓦和梅尔夫。1885年,俄国人宣布占领阿富汗北部边境的彭杰德,结果差点引发英俄战争。英属印度总督弗雷德里克·汉密尔顿-坦普尔-布莱克伍德用外交手段化解了危机。最后,俄国人依然占据彭杰德。作为补偿,阿富汗人得到了佐勒菲卡尔山口[1]。

    俄日战争 1850年,在东西伯利亚总督米哈伊拉·尼克勒维奇·穆拉维约夫努力下,俄国将领土扩张至太平洋沿岸。1861年,俄国唯一不冻港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1901年,西伯利亚铁路将符拉迪沃斯托克与莫斯科连接。面对俄国的扩张趋势,日本深感不安。1904年,日俄争端引发了战争。出乎欧洲人意料之外的是,与俄军交战的日军竟然更胜一筹。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斡旋之下,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同意签订十分有利于日本《朴次茅斯条约》。

    未竟的革命 1905年8月,如果俄国国内没有爆发革命,俄日战争可能会继续进行。俄国或许能争取到更加有利的条款。这次俄国革命是一场未竟革命,没有深入发展。沙皇尼古拉二世挑选出一位能力出色的州长担任首相。此人就是彼得·斯托利平。彼得·斯托利平冷静果敢,将国家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1906年5月,彼得·斯托利平曾任职内务大臣。1906年7月,彼得·斯托利平成为俄国首相。1911年9月14日,在成功实施“改革与镇压”政策后,这位呕心沥血的首相在基辅歌剧院遇刺身亡。当时,尼古拉二世也在刺杀现场。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讽刺性漫画

    1906年俄国宪法 俄国行政管理部门十分庞大,西欧称之为“官僚机构”。受过教育的俄国公民均有机会进入官僚机构。1906年5月6日,尼古拉二世颁布了基本法,即1906年宪法。1906年宪法是尼古拉二世对革命的退让之举,俄国杜马负责将议案正式立法。此前,俄国法律由沙皇颁布诏书直接生效。不过,内阁不对杜马负责,杜马无权改变基本法。

    彼得·斯托利平遇刺

    尼古拉二世

    俄国经济的发展 1890年至1914年,俄国经济主要依靠交通运输业,逐渐发展、繁荣。尼古拉二世的内阁大臣米哈伊尔·奇尔科夫与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是出色的铁路管理者。俄国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最大成就莫过于修建西伯利亚铁路。随着西伯利亚铁路通车与不断延长,火车可以从柏林经华沙、莫斯科和托博尔斯克直达符拉迪沃斯托克。1901年,西伯利亚铁路竣工。人们能够方便地出行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增长知识了。截至1914年,许多俄国人依然不会读书写字。不过,人们不仅有机会在大型走读中学上学,还可以去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等高等学府接受教育。许多俄国教授享誉欧洲。其中不乏历史学家、科学家及一些小有名气的古典学者。当时,俄国还出现了世界闻名的现代小说家,如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不过,遗憾的是,难懂的俄语成了俄国与其他欧洲国家交往的巨大屏障。19世纪,法语与法兰西思想在欧洲盛行。这时,如果俄国人放弃俄语接纳法语,东欧就能和西欧不断交流,而俄国社会的半开化状态必然会逐渐消失。

    托尔斯泰

    屠格涅夫

    哈布斯堡帝国 19世纪中期,著名的波希米亚历史学家弗兰基谢克·帕拉茨基曾说:即使奥地利不曾在历史上存在,创造出这样的国家也很有必要。中欧就像一座巨大的巴别塔,各民族缺乏理解或好感。不过,在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统治下,奥地利人、匈牙利人、克罗地亚人、鲁塞尼亚人、波兰人与斯洛伐克人和平共处,即便相互关系不那么亲密。各民族之间没有关税壁垒,可以自由贸易。

    自1848年以来,奥地利皇帝一直是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虽然寡言少语,任性顽固,但颇有几分远见卓识。作为统治者,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位时间较长(1848年至1916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弗朗茨·约瑟夫一世有大批政府工作人员,主要来自乡绅与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与著名的普鲁士政府官员相比,奥地利政府官员更注重外在形式与繁文缛节。不过,奥地利政府官员均受过良好教育,富有同情心,管理各民族事务得心应手。

    匈牙利 匈牙利是独立王国。不过,自1526年起,奥地利君主也是匈牙利国王。根据1867年签订的协议,匈牙利与奥地利实施相同的经济政策与外交政策,但匈牙利拥有充分的自治权。马扎尔人是匈牙利境内人口最多、最活跃的民族,尽管与奥匈帝国境内其他民族相比,马扎尔人属于少数民族。他们不仅控制着匈牙利所有重要职位,而且占据着匈牙利议会多数席位。在马扎尔人管理之下,匈牙利十分繁荣,良田万顷,六畜兴旺。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马扎尔人

    奥地利文化 奥地利的中心城市是维也纳。自18世纪以来,维也纳之于中欧,如同巴黎之于西欧。在维也纳,人们能听到顶级歌剧。贵族宫殿鳞次栉比,住着誉满欧洲的知名家族:列支敦士登家族、华伦斯坦家族和温狄士格莱茨族。美轮美奂的维也纳大学在医学、历史、古文字学和经济学领域遥遥领先,正如牛津大学的古典语言学、剑桥大学的数学、巴黎大学的哲学、柏林大学的文献学均在相应研究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一样。1914年,当哈布斯堡帝国无谓地投入战争时,中欧便开始走向衰落。1918年,哈布斯堡帝国分崩离析,中欧爆发饥荒。中欧人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均黯然失色。

    1856年的巴黎会议

    意大利王国 英国、法国、奥地利、俄国与普鲁士是19世纪前半叶的五大强国。1856年,现代意大利的前身————撒丁王国————参加了巴黎会议,从而加入了“欧洲协调”。1861年,撒丁王国更名为意大利王国。不过,直到1870年罗马教皇的世俗权力被剥夺后,意大利才定都罗马,真正完成统一大业。罗马教皇随后退居“国中国”梵蒂冈。意大利政府承认梵蒂冈拥有治外法权,也就是说,梵蒂冈被视为意大利之外的领土。

    跻身强国之列的意大利有四项任务亟须完成:首先,在欧洲会议上获得话语权;其次,保持国家财政稳健;再次,建立殖民帝国;最后,让1878年依然流落境外的大批同胞返回。虽然最后一项任务难度最大,但意大利最终完成了全部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意大利殖民政策 殖民帝国建立之初,意大利举步维艰。一方面,截至1878年,大多数地盘已经被别国瓜分。另一方面,意大利开拓海外殖民地缺乏资金。不过,1889年,意大利获得了非洲红海岸边一片有价值的土地————索马里兰和厄立特里亚,并建立了殖民地。弗郎西斯科·克里斯皮担任意大利首相期间,意大利政府试图把殖民势力拓展至埃塞俄比亚。然而,1896年,意大利厄立特里亚总督奥利斯特·巴拉蒂里将军所率远征军被埃塞俄比亚人在阿杜瓦歼灭。意大利随后放弃了殖民埃塞俄比亚的计划,把精力集中在邻近地区。1912年,意大利从土耳其夺取了的黎波里和昔兰尼加。

    弗郎西斯科·克里斯皮

    奥利斯特·巴拉蒂里将军

    意大利的财政 1880年至1910年,经过路易吉·鲁萨蒂等几任财政大臣的不懈努力,意大利财政不仅负债为零,而且运行平稳。意大利实现了既定财政目标。在此期间,意大利里拉与法国法郎汇兑价值一样高。政府偿还旧债后,国债利息下降到3.5%。在钢铁工业与电气工业方面,意大利处于欧洲领先地位。

    埃塞俄比亚人在阿杜瓦与意大利人交战

    在阿杜瓦战场,埃塞俄比亚人战胜意大利人

    意大利沦陷区 对意大利来说,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是让流落在外的同胞回归祖国怀抱,并收复沦陷区。生活在沦陷区的意大利人一直处于奥地利的强权统治下。最终,等待多年的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找到了机会。

    意大利的内忧 1878年至1914年,意大利实现了另一个宏伟目标————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意大利必须在欧洲会议上获得话语权。从1878年柏林会议到1913年圣詹姆斯会议,意大利参与了列强召开的每一次重要会议。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和首相加富尔伯爵卡米洛·奔索一起见证了意大利完成统一大业的辉煌与荣耀。1878年1月9日,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驾崩。二十九天后,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的头号政敌教皇庇护九世去世。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与教皇庇护九世尽管从未公开和解,但最后相处得还算和睦。在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之子————翁贝托一世————统治下,1882年,意大利不仅加入三国同盟,还与法国在经济上达成共识。于是,意大利在欧洲的地位提高了。不过,作为强国,意大利必须供养庞大的军队,国家赋税非常沉重。过高的关税造成国内商品价格居高不下。1898年,意大利针对进口小麦征收每夸特十三先令的关税。因此,进口小麦被阻挡在意大利国门之外。然而,当年意大利庄稼欠收,许多人忍饥挨饿,从而引发了“面包暴动”。此外,随之而来的还有极端社会党制造的威胁。1898年和1899年,人们万分惊恐地意识到,意大利有可能成为红色政权统治下的共和国。1900年,国王翁贝托一世前往米兰。当时,米兰局势紧张。不满和骚乱甚嚣尘上。社会党控制的米兰市政当局拒绝去火车站迎接国王。1900年7月9日,意大利国王翁贝托一世不顾个人安危,前去参加体操节开幕式。在民众中公开露面的翁贝托一世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翁贝托一世的儿子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像父亲一样勇敢无畏。不过,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的个人修养更高,处事也更机智圆滑。在首相乔瓦尼·乔利蒂的辅佐下,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重新恢复了意大利人民对政府的信心。

    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

    加富尔伯爵卡米洛·奔索

    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驾崩

    教皇庇护九世去世

    翁贝托一世

    翁贝托一世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

    瑞典 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中,瑞典的实力最强。1810年,当拿破仑·波拿巴向欧洲所有王国发号施令时,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特立独行,选定法兰西元帅让·巴蒂斯特·贝纳多特为王位继承人。说来奇怪,拿破仑·波拿巴统治期间,让·巴蒂斯特·贝纳多特是唯一保留君权的新国王。1818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驾崩,古老的瓦萨王室绝嗣。卡尔十三世的养子让·巴蒂斯特·贝纳多特继承王位,史称“卡尔十四世”。让·巴蒂斯特·贝纳多特出自蓬泰科尔沃王室。拿破仑·波拿巴曾经封让·巴蒂斯特·贝纳多特为意大利蓬泰科尔沃公国之主。蓬泰科尔沃王室一直统治瑞典至今。

    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

    乔瓦尼·乔利蒂

    卡尔十三世

    让·巴蒂斯特·贝纳多特

    1814年,随着拿破仑帝国灭亡,几百年来一直属于丹麦的挪威并入瑞典。1905年,长期动荡不安的挪威决定独立。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认为挪威去意已决,如果国家因此陷入战乱,毫无意义。根据《卡尔斯巴德公约》,1905年9月23日,瑞典同意挪威独立。边界根据两国之间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划定。

    瑞典是山脉与森林的王国,工业化程度相当高,冶金业特别发达。瑞典人民普遍接受了良好教育。17世纪,随着文学的发展,瑞典的大学与图书馆的资源异常丰富。虽然瑞典经历了“三十年战争”的浩劫,但瑞典大学与图书馆的重要地位未被撼动。17世纪,瑞典处于著名的瓦萨王室统治之下。当时,瑞典人十分好战。如今,瑞典人不仅爱好和平,而且文明开化。一百多年来,瑞典未发动过一场战争。不过,瑞典拥有一支大军,以备不时之需。瑞典军队时刻准备着捍卫国土。

    让·巴蒂斯特·贝纳多特继承王位,史称“卡尔十四世”

    瑞典国王奥斯卡二世

    西班牙 与瑞典不同,西班牙从19世纪到20世纪一直动荡不安。1833年至1868年,伊莎贝拉二世统治时期,企图篡位的卡洛斯·德·波旁不断挑起内战。卡洛斯·德·波旁是伊莎贝拉二世的叔叔。西班牙四分五裂。1873年,西班牙成立共和国。不过,西班牙共和国仅仅存在了两年。1874年,被废黜的伊莎贝拉二世之子————波旁家族的合法继承人阿方索十二世复辟。1885年11月,阿方索十二世驾崩,由克里斯蒂娜王后摄政。1886年5月17日,阿方索十二世的遗腹子出生,史称“阿方索十三世”。新国王继位时,国家混乱不安。不过,有谨慎机智的王太后克里斯蒂娜摄政,有兢兢业业的首相普拉克萨德斯·马特奥·萨加斯塔与勇敢无畏的元帅马丁内斯·德·坎波斯共同辅佐,国家渐渐有了起色。阿方索十三世成年后,既果敢又机智,颇具帝王风范。

    伊莎贝拉二世

    卡洛斯·德·波旁

    美西战争 1898年,西班牙殖民地古巴持续多年的叛乱最终引发了美西争端,战争接踵而至。海军上将帕斯夸尔·塞韦拉·托佩特率领西班牙海军英勇作战,但最终惨败。美军不仅夺取了古巴与波多黎各,还征服了菲律宾。与古巴人不同,菲律宾人十分依赖西班牙。美国占据菲律宾之后,当地绅士埃米利奥·阿奎纳多先生带领游击队抵抗美军一年多(1899年2月至1900年4月)。然而,埃米利奥·阿奎纳多的游击队打不过美军,最后不得不停止抵抗。随后,埃米利奥·阿奎纳多退居乡野,过着平静的生活。菲律宾成为美国殖民地之后,一直由精明能干的美国人管理。最著名的是第一任菲律宾总督、后来的美国总统威廉·霍华德·塔夫脱和1921至1923年担任菲律宾总督的伦纳德·伍德将军。当然,菲律宾人十分渴望获得独立。美西战争后,古巴独立,成为共和国。波多黎各依然被美国人控制。

    阿方索十二世

    克里斯蒂娜王后

    阿方索十三世

    普拉克萨德斯·马特奥·萨加斯塔

    埃米利奥·阿奎纳多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西班牙工业发展 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丧失了殖民地的西班牙能够更专注于国内发展,从而因祸得福。西班牙道路得到改善。宏伟建筑在首都马德里和主要城市拔地而起。国家的矿业,尤其是巴塞罗那邻近地区的矿业,飞速发展。巴塞罗那工业区的人们酝酿着社会主义革命。虽然暴动不断,但政府从未心慈手软。西班牙所有警察随身携带枪支,拥有自主使用权。不过,据说西班牙几乎从未发生过警察滥用枪支的情况。

    摩洛哥问题 现在,西班牙国力强大。如果能圆满解决摩洛哥战争问题,西班牙将会恢复辉煌的历史地位。实际上,西班牙殖民帝国现在仅存摩洛哥海岸的梅利利亚。这里遍布岩石,部分地区没有水源,所以几乎没有任何经济价值。梅利利亚一直处于被包围状态,受制于里夫山区部落。西班牙军队装备精良,将士骁勇善战。然而,自1908年以来,在摩洛哥边远地区的战斗中,西班牙军队几乎未取得任何进展。1921年7月21日,在阿鲁伊山战役中,曼纽尔·费尔南德兹·西尔韦斯特将军率领的远征军在里夫覆没。然而,骄傲的西班牙人拒...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